所以上网找写资料:
燒賣,又稱干蒸、燒麥、烧梅、肖米、稍麥、鬼蓬頭,是形容頂端蓬鬆的形狀,是一種以燙麵為皮帶餡上籠蒸熟的麵食。燒賣源起元代大都,一說内蒙古,現在中國内蒙古、北京、天津、東北、山西、廣東、山東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等地均有分布。
燒賣用燙麵粉,即用開水和麵粉,麵團已半熟,再加入冷水和麵,以增加成型能力,用一種中間粗,兩頭有把類似棒槌的特殊擀麵杖擀皮,擀出的皮薄而不 平,四邊如同花邊,中間放餡,不用包,一提就成型,上屉蒸熟。皮薄餡大,形若杯,底为圓,腰收細,上面如同花邊,美觀好吃。燒賣餡料多為糯米、蘿蔔、白菜、瘦豬肉、雞肉、蝦肉等,加入調味的魚露、味精。吃時配以醋、蒜絲,味道可口、鮮美。
最早關於燒賣的記載是在元末明初,當時高麗出版的漢語學習書籍《朴通事諺解》上記有元朝首都大都有販子熟食「素酸餡稍麥」,是以麥麵製成的薄皮包著肉蒸熟,伴湯而食。稍麥之名,隨便因音近讀成燒麥和燒賣。其他關於燒賣的記載包括有《楊州畫舫錄》、《桐橋椅棹錄》,清朝《金瓶梅詞話》有桃花燒賣的記述;清朝著名食譜《調鼎集》亦有收集菜式如葷餡燒賣、豆沙燒賣、油糖燒賣等。
传说清光绪回族人马玉亮所创的燒麥。初名撮子包,因感不雅,又因其边与将熟的麦穗相似,遂改名为“烧麦”。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可能那天人太多, 点心上得有点慢, 味道也有点逊色...
不过不要紧, 吃点心是件开心的事~^^